发展与安全合则兴、离则弱、悖则亡,安全生产事关民生福祉和群众美好生活。平凉市检察机关以服务保障安全生产大局为切入点、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重要部署,能动履行公益诉讼法律监督职责,保障安全生产,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防患于未“燃”,检护民生,助力消防安全。“祸在一瞬,防在平时,防火须臾不可放松”。市检察院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消防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成立协作办公室,充分发挥检察监督与消防监管职能,破解公共消防安全治理难题。协作办公室成立以来,开展联合检查3次,发现安全隐患9处,立即跟进处理。开展居民小区消防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市检察院持续跟进中心城区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联合相关行政机关、企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居民小区多次进行现场检查、磋商,已完成整改小区14个。相关基层检察院办理案件15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督促消除“飞线充电”、楼道堆放杂物、阻塞消防通道、违规停放电动车安全隐患30余处。部署开展限高限宽路障治理小专项,督促拆除路障75处,建议合理规划、依法灵活设置,保障应急救援车辆通行,打通群众“生命”通道。加强森林火源管控,办理森林防火公益诉讼案件12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件,补植云杉、侧柏、连翘等林木65.3亩。


拧紧“安全阀”,检察护企,保障矿山安全。开展矿山安全治理监督,推动建设绿色矿山。运用大数据建立“非法采矿综合治理检察监督模型”。崆峒区院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筛选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案件线索2件,督促企业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静宁县某石料厂违法违规采矿且未采取矿山修复治理措施,出现开采面斜坡坡体弃渣及岩石裸露,黄土陡坎出现裂缝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静宁县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对矿山开采面采取了分台阶覆土、播撒草籽等治理措施,栽植云杉10000余株,拆除了原石料厂生活、生产建筑设备,清理了堆积的矿渣及石料,厂区恢复耕地30余亩。
紧盯“脚底下”,检护交通,护航出行安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市检察机关依托平凉、固原《关于加强跨区域检察协作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甘宁交通大动脉的意见》协作机制,持续加大对城镇人行道路、公路、铁路等交通安全的监管保护力度,防范重交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加强乡村道路、高速公路安全隐患整治,督促行政机关和公路养护机构及时解决道路两侧山体滑坡、石块滚落、路基沉陷、路面裂缝等问题,通过诉前磋商、公开听证等方式呼吁各界人士关注交通安全,督促及时消除隐患,加强道路常态化管护,加固道路塌陷、裂缝23处,清理塌方93.1立方米,修复坑槽208.2平方米。G22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防护栏、防护网被人为损坏、私开出入口,静宁县院向管理养护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联合交警、路政部门进行了全线排查,建立台账,挖渠阻断平面交叉路口1处,修复防护网5处。华亭、庄浪、灵台等市、县检察院针对道路信号灯、转接凸面镜破损、遮挡、污浊、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开展监督,制发检察建议8份,点亮交通“航标灯”,减少了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的风险。持续落实高检院“四号”检察建议,开展城镇窨井盖专项整治,督促修复路面“陷阱”25处。加强和改善铁路外部环境治理,华亭市院与天水麦积区院、西安铁检、中铁西安局宝鸡工务段建立陕甘相邻跨行政区划涉铁路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铁路沿线基层检察院办理相关案件4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督促清理铁路沿线垃圾118立方米,加装围栏网68米,全力保障铁路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