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宁县院发挥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平台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文化软约束作用,运用互联网+思维,突出“精准、高效、深入”理念,完善预防职务犯罪文化传播网络,以预防文化推进涉农职务犯罪工作出新成效。
一是找准方向,做到精准传播。以办案实际为基础,点线面推进预防文化转播。瞄准重点对象。针对村社干部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重点向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开展以“涉农职务犯罪预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主题的预防讲座,常态化为基层组织人员思想“打预防针”。聚焦重点环节。结合全县村级财务大检查,集中调研近3年发生在惠农资金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以示意图、统计表格、人物对话等形式载入法治服务咨询指南、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手册,增强预防文化传播说服力和感染力。围绕重点领域。紧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县民政局、农委、建委等部门建立廉洁共建机制,推进以网站、微信为主体的文化信息传播交流平台建设,促进扶贫、惠农补贴等领域风气持续净化。3年来,检察预防工作信息、调研被共建部门转发30余篇,开展预防业务咨询、指导20余次。
二是加强创新,做到高效传播。注重自身建设,打造文化传播示范窗口,扩大预防职务犯罪社会影响力。健全传播网络。在检察日报、《平凉检察》等传统宣传刊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建设,挖掘静宁论坛等本地新兴网络媒体潜力,加强舆论引导,凝聚预防向心力。创新传播载体。把握群众对电视网络传播媒体偏好,组织预防科、派驻检察室干警深入基层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为服务三农保驾护航,并在静宁电视予以报出,收到良好反响。注重文化建设。坚持文化立检,注重预防文化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建设,修建法治广场,打造廉洁文化主题县,丰富以成纪文化品格为支撑的廉洁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静宁县检察院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文化体系,受到县委、相关部门领导肯定,带动预防文化“走出去”。
三是借势借力,做到深入传播。为补齐预防力量不足短板,该院整合内外资源,形成党委领导、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联动格局,推动职务犯罪预防文化传播向纵深发展。发挥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优势。其领导高度重视,将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明确为全县预防工作重点,县委县府部署村级财务大检查行动,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静宁县村(社区)组财务管理办法》,并将法治教育和廉洁文化纳入党校培训基本内容,极大地促进预防文化在全县范围内的传播、吸收。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司法局、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合普法机制,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制度,在派出机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联系点,以化解矛盾、接待信访、解决问题推进预防文化传播,有效调动了群众监督积极性,增强对预防文化认同。整合内部力量。组建以分管领导为团长,预防科科长、检察室主任为骨干,检务联络员为支撑的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以检察室设立为契机,有效运用法律诊所进社县、阳光司法进万家等载体,在农村基层展开有特色有侧重巡讲,持续传播预防文化理念,让预防文化渗透到群众心中,扎根在田间地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