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工作质效?如何形成更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如何形成一个战斗力、监督力更强的工作团队?抓法律监督工作质效、强化能力作风建设是关键!今年以来,灵台县检察院始终把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作为检验法律监督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从制度层面严格规范执法办案措施落实落细,在能力作风方面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创新举措突出亮点,以“三抓三促”行动、“铸忠诚警魂”、“主动创稳”和主题教育为抓手,围绕全县“六大行动”、“六条重点产业链”和“三大园区”建设,以提升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标准入手,科学评价各检察官的工作质效,压紧压实责任落实,营造上下联动、心齐劲足、担当作为、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理论武装头脑,强化思想认识,以五学联动为载体,用好“线上线下”双平台,刚性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利用周一例会、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主题党日+”、“灵检讲堂”、“传学讲学”等形式,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市县和上级检察机关等文件会议精神。立足实际,制定了《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增强做好作风建设专项整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累计召开专题学习会20余次,主题研讨13次42人次,传学讲学4期,青年干警上讲台6次,开展全市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论辩赛、跟庭观摩评议和主题演讲比赛等岗位练兵活动6次,进一步夯实检察干警的理想信念根基。
二是紧密联系实际,锻造能力作风。坚持求实见效,突出整改落实等具体要求,认真对照《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六个聚焦”,通过开门纳谏与相互评议,将问题查摆贯穿始终,重点查找了理论学习不深不实、法律监督质效不高、联系服务群众不够紧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足、作风建设韧劲不够、检察工作短板弱项突破能力不强等六个方面12个具体问题;围绕五个重点领域开展了专项治理。结合实际和检察职能履行提出了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的“八个一”整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作效能得到提升,落实上级要求行动迅速有力;公文、会议得到压缩;出台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十七条服务举措》《“千人进万企”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方案》,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更加具体有力;干警思想更加凝聚、作风更加务实。
三是加强素养培训,提升工作质效。开展“以赛促学”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培训活动,结合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办案质效,充分运用智能分析功能,准确掌握办案情况。认真组织学习高检院指导性案例,倒逼干警专研业务。组织与公安、法院干警同堂培训、研讨交流。积极组织年轻干警参与省市级业务比赛活动。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新期待,持续巩固教育整顿成果,认真落实好“两个责任”,履行好“一岗双责”,狠抓“三个规定”落实,出台了《检察人员落实“三个规定”公正司法办案告知办法》,从源头上杜绝案件当事人打探案情、与检察官私下接触,确保检察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以政治督查为抓手,持续整章建制,坚决堵塞制度漏洞,强化制度执行,彻底铲除顽瘴痼疾滋生土壤。征集相关意见建议1条,制定问题清单、列出整改计划、逐项落实整改。
四是坚持知行合一,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工作实效作为检验作风建设好与坏的重要标尺,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将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专项行动运用到各项检察工作之中,在服务保障大局、提升工作效能、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狠下功夫。与推进“法治灵台”“平安灵台”建设行动结合起来,通过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次约4万人次。充分运用报刊、杂志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聚焦讲好灵台检察故事,累计发布宣传稿件474件,拍摄制作反诈骗、禁毒、反邪教微视频各1部。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检察干警“办实事、解难题”,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深入查摆问题、回应急难愁盼”调研活动,上门走访重点产业链企业31家,开展法律宣讲活动11场次,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件,发放救助资金2万元,开展关爱帮扶3次39人次,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问题11件,开展公开听证案件89件,解决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23件。坚持把文明创建活动与检察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全体干警,特别是党员干部深入碑子沟社区开展志愿帮扶活动,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深入一线督导,强调纪律作风、工作要求。单位先后被国家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被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甘肃省卫生单位”等称号。